【如何在捷運上自保?】淺淺的微笑。
身為精神科醫師,面臨昨日這重大社會事件,覺得應該出來說說話。
我無意隔空斷定犯案者的心理狀態或有無精神疾病,但我知道民眾的恐懼。
這種恐懼會隨著不安而逐漸爆發,會希望有強大的力量保護我們,期待將犯案者除之而後快,讓我們願意相信【只有更殘暴的暴力才能夠抑制這種隨機的偶發暴力】。
我們會不小心地掉入陷阱,堂而皇之地執行一個最惡劣示範:【用暴力解決一切】。
死刑是最極端的國家力量,通過審判然後執行。但民眾要的不只是這些,而是在恍惚之間想像:要在最短時間內讓犯案者受盡折磨而死,越快執行越好。
這是來自於恐懼,深怕我們周遭所珍惜的人會不小心遇上同樣的犯案者,遭遇這隨機的重大不幸。
稍微理性的,會在未來幾天搭乘捷運時提高警覺,低頭滑手機會改成抬頭張望,積極尋找下一個可疑份子。
於是,喝醉的、衣服髒污的、穿拖鞋的、怪怪的、看起來窮窮笨笨、噁心噁心的,全部變成眾人注視的目標,在他掏出長刀前一擁而上或拔腿就跑,如此地想像。
人跟人之間更陌生,歧視心態大幅地合理化,這無助於增加安全感,相反地,這種疏離會因未知而產生更大的恐懼。
我們要記得,社會上大部份的民眾是良善的。
我們要記得,臨危時還是有人願意擋在前頭,揮舞雨傘喝斥歹徒。
我們要記得,倒在地上的傷亡者還是有民眾願意上前探查,提供可能的協助。
這些才是良善而能夠保護彼此的力量,是互信產生的默契。
你很難用疑懼的眼神真正找到下一個即將犯案的歹徒,真正的犯案者已經當場落網。
相反地,你能輕易地用淺淺的微笑在捷運上找到可信賴的盟友,人人為我,我為人人。這可能是你身邊的友人,可能是同校的學生,更可能是陌生的阿伯大嬸。
【支持這個社會的不是仇恨與暴力,而是良善與勇氣。】
是的,在這時刻,即使是淺淺的微笑都需要勇氣。
今天,帶上一把長傘,緊握著,然後試著微笑吧!
—
捷運再度發生傷害事件。去年也有類似事件。在此將去年的文字整理,希望能傳遞一些支持的力量!